当前位置:首页 >

民俗

范县《范秦姚顾》姓氏起源

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13年03月20日 点击数: [添加收藏]

 

     秦qin
   

     秦姓是起源于范县的姓氏之一,系出姬姓,黄帝后裔。黄帝孙颛顼都帝丘(濮阳),其后人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。时帝舜居雷泽,置秦邑,赐伯益居之。西周初年,文王于姬旦受封于鲁,居于曲阜,子伯禽以嫡长于继承公爵,其庶子后裔食采于秦邑,其子孙以秦为姓,称秦氏,史称秦姓正宗。秦邑在今范县旧城南。
      秦姓初在鲁国繁衍生息,孔子七十二弟子中有秦祖、秦商、秦非、秦冉四位,三位是鲁国人。春秋战国时期,从范县秦邑发端的鲁国秦氏由于战争的原因,出现几次大的流徙播迁,主要分布于今河南、陕西、山东、湖北、河北等省。汉初,迁徙大族充实关中,秦氏有一支自鲁徙居扶风、茂陵。这支秦氏人丁兴旺,官宦众多,西汉时有秦袭等5人同时任郡守官,故世号“万石秦氏”。秦末有山东人秦同,从刘邦击项羽有功,封为彭侯,后代居于江苏。两汉至南北朝时期,秦氏有不少人流寓甘肃、四川、山西等地。宋、元、明时,秦氏有迁至广西、安徽、贵州、福建、北京、上海等地者。清至近现代,几乎各省都有秦姓分布,有不少人移居海外。
      除源于范县秦邑的姬姓秦氏外,还有秦国灭亡后王公贵族流散各地的赢姓秦氏,以及汉、晋时西方大秦国使者来中国通好,留居不归者,以“秦”姓自传的罗马帝国秦氏等。
秦姓的郡望主要有山东迁去姬姓秦氏的太原郡和赢姓秦氏的天水郡。堂号主要有“三贤堂”、“忠孝堂”、“淮海堂”以及“五礼堂”等。
      秦氏名人主要有战国时秦越人,创立了望、闻、问、切“四诊法”,即名医扁鹊;东汉著名诗人秦嘉;唐代名将,以骁勇善战,志节完整闻名,后世民间奉为“门神”之一的秦琼;唐朝学者秦系,诗追刘长卿;北宋著名词人,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的秦少游;南宋杰出数学家秦九韶和明代著名女将,被封为“忠贞侯”的巾帼英雄秦良玉等。
      秦姓宗祠通用对联有:“创立天元法 芳名长留世(秦九韶);发明切脉术 妙手俱回春(扁鹊)”、“博学宏才 俊逸诗名传奕世(秦嘉)”;“老年豪气 清新雅韵破长城(秦系)”等。
      现奏姓人口约340余万,以河南、山东、四川、江苏和广西居多。

 

      范fan

   
      范姓是帝尧后裔,出自祈姓,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著名政治家范武子。
      帝尧裔孙刘累居鲁县,称豕韦氏,为汤王所灭。其后于商朝末建唐国,周成王灭之,唐贵族迁杜,为伯爵。周宣王时,杜伯之子隰叔避难奔晋,官至士师,其子士蒍以官为氏。士蒍之孙士会任晋国兵马大元帅,掌权达50年之久,因功封于随,不久封到范邑,称范会,谥号范武子。范邑即范县。范武子的后裔以封邑为姓。
      晋静公二年,范姓迁入魏、秦,南阳一支形成望族。秦汉以前有范氏南迁。唐乾符元年,今豫北大族范坤为避战乱,举家徙居杭州,后移南京,再徙福建宁化,成为范氏入闽始祖。宋代范姓为全国第21大姓,明代为第52大姓。明末,闽、粤范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或迁居海外。当代范姓 460万,居全国第21位,主要集中于河南、安徽、山东三省,河南省是范姓第一大省。
      范姓的郡望是南阳郡、高平郡、钱塘郡和河内郡等。
      范姓名人主要有:春秋后期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、谋略家,精通韬略的范蠡;秦末被霸王项羽尊称为“亚父”的著名谋略家范增;东汉名将范滂,以有揽辔澄清之志闻名;南朝著名史学家,二十四史之一《后汉书》的编著者范晔;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和军事家范仲淹,其子范纯仁于仁宗时拜相;南宋“田园诗派”的集大成者、“中兴四大诗人”之一的范成大;明代著名藏书家,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“天一阁”的主人范钦;清代围棋国手,有“棋圣”之誉的范西屏;当代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及著名画家、书法家范曾等。
      范姓名联有:“揽辔澄清列芳名于八顾(范滂),先忧后乐俪伟望于一韩(范仲淹)”和“建庙卜蓝岗 水聚天心钟秀气,传家贻墨帐 门罗将相振宗风”(福建永定蓝岗范氏宗词联);“兵甲富于胸中 一代功名高宋室,忧乐关乎天下 千秋俎豆重苏台(苏州范仲淹词联)”等。

 

      顾gu

  
      夏朝有顾国,范县为顾国的中心。顾姓源于范县,以国为姓。
      顾姓的远祖是黄帝之孙颛顼。颛顼之后樊,赐己姓,封昆吾国。夏时,昆吾氏有子孙封于顾,称顾伯,商初被汤王所灭,顾国子孙散居各地,不忘故国,遂以国名为姓。今范县仍有古顾城遗迹,此为“北顾”。
      还有一支出自姒姓的顾姓,为越王勾践后裔顾余侯的后代,以祖上封号为氏,居于绍兴,史称“南顾”。
      汉魏六朝时,会稽是顾姓的著名郡望。后北顾、南顾汇合并迅速发展。三国至唐代,顾姓一直是江东四大姓之一。唐以后顾氏不断向南北各地播迁。至明代,不仅山东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福建、广东、四川等地顾姓星罗棋布,而且陕、晋、冀、蒙等地也有不少顾姓居住。但顾姓的发展繁衍中心在江浙一带。清中期,有闽、粤顾姓渡海赴台,进而播迁海外。1949年,有不少顾姓去台湾。如今,顾姓分布以江、浙为多,两省顾姓约占全国汉族顾姓人口的60%。顾姓在中国姓氏排行中居第81位,是中国百大姓氏之一。
      顾姓名人瓜瓞绵绵,如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;明代著名学者、东林党领袖顾宪成;明代文学家、刑部尚书顾磷,为“金陵三俊”之一;清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;清代思想家、开一代朴学风气的顾炎武;现代史学家顾颌刚等。
顾姓郡望有会稽郡和武陵郡,堂号主要是“三绝堂”,源自东晋名画家顾恺之,他以“才绝、画绝、痴绝”称为“三绝”。
      顾姓宗祠通用对联有:“武陵世泽;文献家声”、“长庚有三绝(顾恺之字长庚);华玉列四家(顾磷字华玉)”等。明代顾宪成题东林书院“风声、雨声、读书声,声声入耳,家事、国事、天下事,事事关心”。清顾君复撰“睡狮猛省天下晓,卧龙惊起雨中春”等联,感怀励志,发人深思,激励后人奋进。

 

      姚yao
 

      姚姓是帝舜的后裔。舜为五帝之一,生于姚墟,其后以姚为姓。姚墟在濮州东南。舜耕历山,渔雷泽,陶河滨,贩于顿丘,就时於负夏。在位期间,根据季节播洒五谷,疏通河道,治理洪水,知人善任,创造了政通人和的好局面。帝舜还是有名的大孝子,居“二十四孝”之首。
      姚姓还有商代以封国命姓的姚氏和羌族改成的姚姓两支,但不是主流。春秋时,姚姓以河南居多。汉晋时播迁至山西、广西、四川等地。公元354年,姚姓建立了后秦,政权消亡后,余宗迁于江南。唐时,姚姓进入福建。陈元光开辟漳州,随行人中有姚姓多人。云南因姚姓人最多而专设姚州。宋朝姚姓发展到了广东。明初,福建莆田姚姓一支进入海南,成为姚姓入琼始祖。江西姚姓一支也于此时期迁入云南蒙化,成为海内望族。清朝,姚姓进入台湾并开始播迁海外。姚姓在向南发展的同时也向北发展到了蒙、辽等地。
     姚姓名人辈出。“父子成双史 兄弟号二姚”,说的是隋朝散骑常侍姚察,字思廉,受命修撰《陈书》、《梁书》,直到去世时还没有完成,他的儿子继承父志,修完二史,和宋代都指挥使姚磷,用兵沉毅多奇策,其弟治军严明,兵将乐意效命,人称“二姚”。“爵封梁国,文重桐城”,是指唐朝著名政治家姚崇和清代散文家姚鼐。姚崇曾任武则天、唐玄宗两朝宰相,为政清廉,深得众望,开元初年被封为梁国公;乾隆年间进士姚鼐参与《四库全书》的修纂,主持江宁、扬州等地书院长达40年,与方苞等为“桐城派”代表。姚姓名人还有明代著名画家姚绶。
      姚姓郡望有吴兴郡、南安郡。堂号有“圣仁堂”和以郡望命名的“吴兴堂”、“南安堂”。
      姚姓通用对联主要有:“宋崇显赫吴兴郡,祖德恢弘仁圣堂”、“文驰一代桐城派(姚鼐),相辅三朝梁国公(姚崇)”、“公绶写真工石竹(姚绶),思廉撰史著粱陈(姚察)”等。
      姚姓是中华姓氏中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。自始祖舜帝在姚墟肇始,至今已传130余世。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有虞、丰、陆等60多个,流布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,是百家姓中最为显赫的姓氏之一。
      当代姚姓约410多万,主要分布在四川、山西、广西、安徽、河南、以及江西6省。

 

[ 打印文章 ]